44.落实以教学为中心,有资源配置、质量监控、工作评价和教学事故处理等制度保障,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达到90%以上。
一、以成果为导向推进试点专业建设
卓越建校计划实施以来,学校推行“成果导向的教学”(Outcome-based Education,以下简称OBE)理念,即以预期学习成果来引领课程体系改革,更新教学模式,建立相应评价体系。根据OBE理念,学校制定建桥毕业生八项核心能力:表达沟通、自主学习、专业能力、尽责抗压、协同创新、信息应用、服务关爱、国际视野(以下简称“八项能力”)。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八项能力”形成“毕业要求”,下设若干指标点,每门课课程目标即细化的指标点。在此基础上,学校推进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新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视觉传达设计等13个市级、校级试点专业建设,并修订《上海建桥学院教学质量保障工作手册》,在这些试点专业中选择部分专业参与试点教学质量保障工作,推进专业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建设工作。
[市级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一览表]
二、教授、副教授为本科上课达到100%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有专任教师867人,外聘教师415人,折合教师总数为1076.5;折合学生数20037.6人,生师比为18.65:1。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事故处理机制完善
经过多年摸索实践,学校逐步建立实施了一系列教学质量评控制度,以确保教学与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监控与反馈。
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有:日常监督、专项教学评估、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考核监控等;教学质量分析的主要环节有:生源质量分析与跟踪、考试分析、学生学习力问卷调查分析、毕业班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毕业生社会满意度调查分析等;教学质量改进的基本内容包括:制定纠正措施、制订预防措施并进行持续改进。
教学质量监控措施主要有:常规教学检查,主要包括每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的常规性教学检查工作,以便及时总结经验与反馈各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专项教学检查主要包括:每学期组织开展的有关毕业设计(论文)检查、试卷质量及存档材料的检查、两周实践教学检查、毕业实习检查、课堂教学规范检查等教学环节进行专项教学检查。
籍由上述工作,学校广泛收集掌握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状况、学生学习状况、学校管理制度执行状况等信息;学生信息员则不定期地向教务处反映本班课程教师的教学情况和本班级学生学习情况。校院两级依据新修订的《上海建桥学院教学事故认定与管理规定》,对从各渠道反映出来的教学问题,通过教学整改通知单及教学事故处理等方式进行处理。
[受理后的学生信息员反馈意见表]
学校注重常规自我评估机制,除了正常教学环节监测外,全面开展专业达标评估和选优评估,向社会发布年度教学质量报告。同时,为了更有利于及时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标准的认同,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中引进了第三方评价机制,以便能够更清醒地认识自我,达到不断改进,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目的,聘请麦可思对已毕业学生进行质量跟踪调查。
[麦可思公司的毕业生调查报告]
四、持续开展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我校进一步开展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通过市校两级的梯队建设质量工程的方式推动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发展。毕业设计(论文)和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结合点,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2019年,学校教务处进一步从选题、中期检查、答辩等环节规范每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实践教学方面,教务处根据卓越建桥计划,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在教学计划中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合理规划,着重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开设实践教学课程、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校外实习等,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以来,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增开创新创业选修课,还将信息化教学形式引入创新创业教育,通过MOOC等在线教学方式开展课程教学。开设课程包含《创新工程实践》、《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创业企业战略与机会选择》、《易学实用的创业管理》、《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模拟》、《创业计划》等。同时,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相关竞赛,注重发挥竞赛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动作用,以赛促学。
2019年11月28日下午,上海建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意见反馈会在会议中心M617举行。审核评估专家组组长、上海海关学院校长丛玉豪教授主持会议并代表专家组反馈了考察意见,市教委高教处处长、上海教育科学院院长桑标教授讲话,学校周星增董事长、朱瑞庭校长表态发言。
专家组全体成员,市教委高教处、学生处、秘书处、人事处、财务处、民办教育处,市教育督导室,市教育评估院的负责同志,及学校董事长周星增、全体校领导,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负责人等参加反馈会。
按照全面考察、独立判断、客观评价的要求,11月25日至28日,专家组听取了朱瑞庭校长学校审核评估工作汇报,集体考察了雷锋馆、工程训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双创成果展,走访了学校全部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计25家,深度访谈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领导及其他人员共计336人次,组织召开座谈会6场次,听课、看课54人次,调阅了22个专业的632份毕业论文(设计)、31门课程的1391份试卷及试卷分析报告,查阅了学校提供的支撑材料,考察了图书馆、体育场馆、实验实训中心、学生食堂、学生宿舍等校内其他单位23场次,随机访谈了部分教师和学生,考察了校外实习基地及用人单位6家,召开了4次专家组碰头会。专家组对我校进行了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现场考察工作,并进行了深入交流,形成了初步的考察意见。
专家组认为,上海建桥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秉承“为学生建成才之桥,为教师建立业之桥,为社会建育人之桥”,坚持“感恩、回报、爱心、责任”的校训,推进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办学成果和育人成就。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实行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举办者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浓厚的教育情怀,领导班子团结合作相互配合,努力探索了民办高校的发展之路。总体上来看,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培养效果与专业建设相符合,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基本保障教学需要,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有效,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办学定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合理。二是坚持立德树人,思政工作有特色、有实效。三是推出卓越建桥计划,引领转型发展。四是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五是资源投入有力,人才培养保障有效。六是质量监控到位,保障体系规范有序。
在肯定学校办学成绩的同时,专家组每位成员分别从专业内涵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规模质量效益、校园文化构筑、办学资源拓展、教学质量监控、科研工作突破等方面帮助学校深入剖析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听取专家组的反馈意见后,朱瑞庭校长代表学校作表态发言。他代表全体师生,向各位专家的辛勤工作,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他表示,专家组成员反馈的审核意见,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问诊、把脉、诊断、开方”,是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一份极具科学性、前瞻性、权威性的“体检报告”,各位专家在肯定我校办学成绩和特色的基础上,客观、中肯地提出了我校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专家的意见既实事求是,又切中问题和要害,同时还提出了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和建议。对此,学校表示虚心接受,并将全力整改。
各位专家的意见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增强了信心,对学校进一步找准方位、强化定位、确定目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一步学校将严格按照专家反馈意见,进行专题研究、全面部署、积极整改,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切实抓好整改提高,我们将即时把审核评估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团队转设成立审核评估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关工作组,认真梳理专家意见,制定整改方案,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时间进度。二是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以“十四五”的预研和编制为契机,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改革方案,着力构建和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好民办学校的体制机制优势,最大限度激发办学活力,持续推动学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三是加大投入,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加快优质在线课程建设,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深化与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的对接和合作,加强校企政合作,强化产教城融合,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周星增董事长代表董事会作表态发言。他首先对审核评估专家组连日的高强度工作致以敬意,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对我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专家组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问诊把脉,真正帮助建桥找到了办学的薄弱环节、瓶颈问题,真正帮助建桥指明了未来的努力方向、进步空间。这既是对我们的鞭策,更是对我们的鼓励。对专家们提出的每一点意见,我们全部虚心接受,接下来将举全校之力、全校之智,全力以赴推进整改工作,把整改工作看成是办学水平再提升、办学质量再提高的黄金契机,通过扎实有效的整改工作,推动学校办学再上一个新台阶。他衷心地希望,各位专家在学校今后的整改工作中能作为我们的校外专家智囊,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建桥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办学方向和目标,为上海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市教委高教处处长桑标代表上海市教委对审核评估专家组各位专家的辛勤工作致以崇高的敬意。他希望学校要深刻理解、消化、吸收专家组提出的改进建议和举措,努力改进。面对上海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他提出学校在未来发展中,一要坚持立德树人。二要把握新形势,三要抓住新机遇,四要增强引领性。充分发挥好民办高校的体制机制优势,不断加强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建设,加快特色发展,在依法办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累更多经验,提供更好案例,不断增强对上海乃至全国民办高校的引领作用。他肯定了学校对专家组意见做出的表态,他认为学校的表态坦诚且中肯,反映了学校敢于直面问题和困难的气度和胸怀,体现了学校向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技术型大学迈进的勇气和努力。
下一步,学校将以此次审核评估为新起点,把审核评估转化为发展的新动力,把专家意见作为改革的着力点,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干事创业、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忘办学初心,牢记育人使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加快推动内涵建设,加快推进特色发展,努力使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和国内一流民办大学而努力奋斗!
45.学校语言文字管理和使用规范,师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达标。
在全校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宣传氛围,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断增强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法制意识,促进学校语言文字环境的持续改善。
46.推进高水平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含“双一流”高校建设、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高原”“高峰”学科建设等)。完善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机制,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
学校根据应用技术大学的定位,主动适应上海、浦东以及临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通过实施卓越建桥计划,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落实校企协同育人、差异发展、特色发展的理念,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学科优势特色逐步彰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
国际商务:依托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等本科专业,建立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现有上海市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重点课程4门,上海市本科教学团队1个,公开出版专著2部、应用型本科专业教材5部,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1项,上海市重大内涵建设(重点)项目4项、上海市哲社规划项目1项,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2项,上海市晨光项目、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近20项,承接企业横向课题多项,科研成果丰硕。近3年中,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成绩突出,总计获得72项奖项,其中包括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物流职业知识技能大赛本科组一等奖1项,上海市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2项,上海高等职业院校经济类专业(国际商务)营销师职业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1项。下一步,商学院将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上海需求,为开展“一带一路”商务为特色的国际商务硕士培养做好准备,为培养跨国经营管理、国际贸易投资、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经济法律、国际商务谈判等上海市紧缺人才作出贡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依托信息技术学院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和物联网工程等五个本科专业,以及智能终端与移动应用和大数据与信息安全两个研究所。经教育部批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国家本科综合试点改革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并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两个专业进行合作招生培养。学院与一大批企业围绕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教学团队及国际化办学等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紧密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上海市重点教改项目4项,上海市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重点课程11门。学生在历年全国、全球MOS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上海市嵌入式系统设计比赛、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全国数字媒体专业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全国三维创意大赛等重要赛事中获得突出成绩。本专业与行业有非常好的合作基础,是教育部首批批准的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和互联网+智能制造2025创新基地。下一步,学院将以智慧城市建设的人才培养为切入点,结合城市网格建设与管理的需求,与北京天融信科技有限公司、图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弘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在智能终端与移动应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大数据与网络安全技术等方向和领域,为培养计算机领域的工程硕士做好准备。
机械工程:机电学院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汽车服务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培养的应用型工科专业人才均为社会需求旺盛、人才紧缺的专业人才。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实验条件,建有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校内机电实验中心(其中包括国家示范性数控实验实训基地),1000多平方米的汽车实训中心,设备先进的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实验室,总投资达到近4000万元。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近几年来,学生累计获奖30余项,其中上海市第四届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上海赛区(TI杯)三等奖1项,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团体三等奖1项,上海市大学生“创造杯”大赛一等奖1项,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二等奖1项,第五届“上图杯”先进成图技术大赛团体二等奖1项,个人二等奖6项等。不久前,教育部公布了“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名单,上海建桥学院被确定为全国17所试点院校之一,也是上海市唯一入选试点院校,该计划将联合中兴通讯、ABB、GE、FANUC、菲尼克斯等全球领先制造企业与中国高校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展开全面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大学+产业”模式,建“超级数字化工厂模拟平台”(智能制造实习工厂)、“智能制造学院”、“智能制造技术中心”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加快高校培养智能制造领域应用技术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价值链创新理念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下一步,学院将以该计划为载体,对接快速发展的机器人市场需求,为开展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做好准备。
学校以“地方性、应用型”发展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上海和浦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临港地区产业发展需求,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咨询服务第一线,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取得了突出成绩。根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7年上海市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上海建桥学院位列上海高校第一名,全国民办大学第13位,综合类院校第6名,跻身“中国一流民办大学”行列。
学校秉承服务社会的理念,以服务于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为宗旨,积极探索校、企、研、政四位一体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和人才、技术、资源共享机制,使教学与生产、科学研究、管理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实现互相支持、互相渗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享。尤其是立足临港地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逐步展开深度合作。目前正在承担不同领域横向课题20余项,其中包括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承担的《转子加工过程的监控信号与刀具磨损分析》、上海园洲供应链管理有限的《跨境B2B业务供应链整合及扩张的对策研究》等,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2015年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报告中,上海建桥学院位列全国排行榜第16位,在上海民办高校中名列首位。
服务临港新片区发展战略。学校抢抓临港新片区发展先机,积极拓展校企地合作,增加产学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与临港集团签订全面校企合作战略框架协议和共建临港新片区产业大学、人才培养基地、实践基地合作等3项二级合作协议;为响应《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设立了上海临港新片区首个学前教育系,与海音幼儿园等5家幼儿园深化合作,形成了“临港幼儿园教师发展共同体实践园”;与上海六院东院、科大讯飞、上海电气、海昌海洋公园等知名企事业单位新建校企合作关系;与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共建社会实践基地。
共同筹建临港产业大学。2019年,上海建桥学院与临港集团作为发起人共同筹建临港新片区产业大学,至2020年1月,同上海智能制造功能平台有限公司、上海中锐教育集团、上海悦管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米蜂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东方消防培训学校、上海机械工程学会等首批6家行业企业单位集体签约正式筹建。产业大学采用“虚拟校区,实体运营,产教融合,创新引领”的模式,依托临港集团职业教育与企业大学平台,整合上海建桥学院等高校的学历教育与社会服务能力,以及业内龙头企业培养体系,结合新片区重点产业与人才需求,以引领性、交叉性、创新型的学科专业为重点,建立从在校大学生联合培养、在岗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到社会求职人员的岗前培训的新型产教融合教育体系,助力打造临港产业人才高地。
佐证材料:
1.上海建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意见反馈会举行
2.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临港新片区产业大学启动